2007-09-21

火車走過菜市場

火車竟然可以穿過菜市場,已經是一奇,不過這段短片最讓人驚詫的卻是是火車走過之後發生的事情。會令你驚嘆:o甘都得??泰國人的適應能力真讓人寫個“服”字。


Train Runs Through Bangkok Market - Watch more free videos

Counter Stats
hit counter
hit counter Counter

2007-09-18

杜蘭朵夢幻組合

偶然在YouTube 上找到這個組合,Tebaldi 和 Bjoerling 兩個我都喜歡。Tebaldi的嗓子較圓潤, 她這個杜蘭朵聽起來就沒有那麼冷血,反而比較像一個内心受到傷害的女孩子,雖然之前做出了激烈的行爲,但是良心未泯,還有一顆渴求愛的真心。Tebaldi 和 Bjoerling 的嗓子搭配在一起,還真有那種史詩式的夢幻感覺。


十月中香港會上演
阿伊達,international cast, 聞說會從羅馬歌劇院那邊運送佈景戯服過來,整個製作費高達六、七百萬港幣。這樣的大製作不是常有的,(澳洲這邊,就算連雪梨歌劇院,近年都好像沒有演過)我無緣觀看,真是可惜!

Counter Stats
free web counter
free web counter Counter

2007-09-15

生日快樂!

今天是我生日,除了各方好友外,自己也來祝賀自己一下(以制衡一下又老一嵗的怨念,呵呵 XD)


相當可愛的短片啦~很female friendly。

“筆鋒"一轉,以下一個完全不同,收錄在此是因爲太好笑了。先自聲明,我可不是用這個來祝賀自己哦~喔喔~有點太臭了吧 ...


Counter Stats
website counter
website counter Counter

2007-09-09

從Pavarotti、Paul Potts 到 Nessun Dorma

前幾天傳來 Pavarotti ( 巴伐洛堤、帕華洛帝) 逝世的消息,頓時一陣失落。

我開始對歌劇發生興趣,也許是從 Pavarotti開始。少年時代,酷愛歌劇的老爸在我耳端一邊播放歌劇歌曲一邊解説,我都不大感興趣,直至聽到 Pavarotti的歌聲,他渾厚如潮水的歌聲開始打動到我。我一看他的照片,發覺他竟然是這麼一個大胖子,很是趣怪,從此留下深刻印象。

早在 Pavarotti、Domingo 和 Carreras, 被包裝成爲 3 Tenors 之前,我家已經在搞小型3 Tenors了---就是老爸播放這三位男高音的歌曲,從而比較。那時候我也是最喜歡無論身型和歌聲都是最雄厚的 Pavarotti。

Pavarotti 的離世,不但是一顆巨星的隕落,我少年時代的一些回憶,也好像隨著他的離去而埋葬 。

說起 Pavarotti,現在大家最容易聯想到的莫過於 Paul Potts。

Paul Potts 是誰?(如果還你沒有聽過他的名字的話)是近來國際樂壇上的人氣王,其專輯 Once Chance, 有消息說已經榮登了五個國家的唱片榜的首位。 Paul Potts 本來是一個手提電話推銷員,參加了英國的Britain’s Got Talent 比賽,以 Nessun Dorma( Pavarotti 最廣為人知的一曲, Paul Potts 有一個綽號叫 Pavapotty)一鳴驚人,後來更摘下冠軍的桂冠。

之後,他大受歡迎,據説贏了比賽不到一個月就推出個人專輯,然後周遊列國宣傳,明年還會舉行世界巡迴演唱會。

很多人說對他的雄壯的嗓子感到驚訝,又說聽過他唱歌都感動得流淚,究竟他的歌藝如何?平心而論,他的聲底是不錯,歌藝以一個非專業歌劇歌唱者來説,是很好,但是我並沒有感受到其他人所說的那種感動。實際上,在歌劇界裏,有他這種聲底的、可以唱 Nessun Dorma、甚至比他唱得更好的人,多不勝數。為什麼獨獨他受到那麼多注意呢? 我想原因有以下幾點:

1。群衆消費的,不只是他的歌藝,而是整個package。看著他從一個相貌平凡、毫不起眼、缺乏自信的小人物搖身一變成爲歌劇巨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傳奇。
2。“鄰家男孩/女孩”型的娛樂界人物廣受歡迎,因爲大衆可以產生深代入感。如果 Paul太過英俊挺拔,或者是從小受過專業訓練,戲劇性大減,也許他就不會這樣受歡迎了。
3。不是平常都有聽歌劇的,大概都不知道專業的歌劇演唱者唱這首歌的的程度如何,也未必懂得分辨出 Paul和他們的分別。

説到底,形成這個Paul Potts現象,歌藝並不是最重要的一環。

無論如何, Paul 畢竟都是一個幸運兒。很多人都有才藝,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音樂學院每年都有畢業生,寒窗十年,也許仍是在名不見經傳的歌劇團裏擔任小配角。出個人專輯、周遊列國表演,可能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Paul卻一登龍門,很多人盼了多年的願望,卻瞬間實現了在不是科班出身的他的身上,怎叫人不眼紅?雖然說,他這種是把歌劇流行化,受正規音樂教育的人也許會不屑為之,但與其寂寂無聞,不如像 Paul一樣,在普羅大衆面前一夜綻放。不過縱然你願意放下身段,也未必會有同樣效果,際遇是很個人的事。

歌劇發燒界前輩(我指資歷啦,並非年齡)JP曾指出過以 Paul的聲綫,其實並不適合唱 如Nessun Dorma 這類重量級的歌曲,就算要轉型,也要加以時日,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有破嗓之虞。言猶在耳,最近 Paul 在澳洲 7 號電視臺的早晨節目演唱 Nessun Dorma,其音色和厚度都已經和他在Britain’s Got Talent 裏的表演有明顯的差別。不是是否因爲近來表演太多太累還是 JP的預言在實現之中…. 我自己就覺得 Paul在唱高音部份時聲音有扯緊現象,在英國比賽時如是, 在澳洲表演時更明顯。希望他懂得保養自己的嗓子吧!

Paul 在 Britain’s Got Talent 初賽演唱 Nessun Dorma


Paul在澳洲Channel 7 的 Sunrise 節目裏演唱 Nessun Dorma


在Sunrise裏,Paul 的聲綫明顯比早前單薄,不過更糟糕的是他可能因爲這個問題而在勉強“谷”他自己的聲音,這對他的嗓子不會有什麼好處啊。

Nessun Dorma,中譯 “公主徹夜未眠”,出自普契尼(Puccini)的歌劇“杜蘭朵”(Turandot)。劇中 杜蘭朵公主艷如桃李,卻殘暴不仁,向所有求婚的王子提三條問題,答不中的就要處死。男主角Calaf王子,迷戀杜蘭朵的美貌,誓要用真心打動她。他答中了全部三條問題,但杜蘭朵不但沒有遵守承諾下嫁,還輸打贏要,設下另一個關卡,就是在天亮前她如果能找出 Calaf的真正名字,那 Calaf還是要死。爲了達到目的,杜蘭朵運用權勢向 Calaf的父親逼供,以至侍女柳兒以死護主,產生悲劇。

Nessun Dorma,就是Calaf在經過這許多事後唱出來的詠歎調。歌中他雖然譴責杜蘭朵的殘忍,但是他仍然甘冒生命危險,以無私的愛融化冰山。有著這樣的背景,所以這首歌曲既慷慨激昂,又柔情萬種,充滿著一種女性渴望的情聖感覺。

歌曲本身就已經有催淚元素,我也試過聽完後哭了,不過那是在看歌劇的現場,劇情把觀衆情緒推到高位,再加上男高音的唱功,才造出這樣的效果。

以下是我自己最喜歡的兩個版本:(鳴謝JP提供資料)

Jussi Björling

因爲這首歌需要重量級的spinto歌手,所以唱的人大部份都是胖子和唱得比較粗獷, Björling竟唱出罕有的王子的高貴感.

Dario Volonte

應該是方當盛年吧,聲音要多少有多少,如波濤一浪接一浪湧過來,讓人陶醉在他雄偉嗓子的海洋中。

至於 Pavarotti,他1990年的版本也很震撼,尤其是歌曲快要完結時的高音。可惜英雄遲暮,近年已大不如前。2006年的版本可以聽得出他有點力不從心,歌曲也唱得有種“膠著”的感覺。畢竟已經隔了16年, 令人替他感到難過!

1990年羅馬3 Tenors 表演


2006年 都靈冬季奧運會


伸延閲讀:
[好歌共賞] 必也正名乎

Counter Stats
hit counters
hit counters Counter

2007-09-06

北京798藝術區(四)

好啦~特別展覽開始咯~



這個藝廊叫“空白空間”,外觀仍是一間工廠,放了這樣一個牌子,可真不大協調。(不過在這個藝術區,不協調不就是一個賣點嗎? )


展覽主題叫“遲鵬的西遊記”,遲鵬是一個在80年代生的年輕人,他的西遊記觀,除了傳統故事外,還混進了現代電視、卡通例如“龍珠”的影響。在他的眼中,悟空如果生在現代,會是怎樣的呢?


看藝廊的外表,也想不到裏面是這樣簡約前衛吧!?


悟空會大鬧名店嗎?


最喜歡這個,悟空把頭伸進電腦屏幕裏,巧妙的把悟空的傳統戲法和現代社會的產物連合在一起。

對於這個展覽,因為電池快用完的關係,我沒有拍到很多照片,只是意思意思一下。


我臨離開798的時候,回頭一看,就看見這個兩層樓高的老工人像。老工人穿著皺皺的毛裝,一臉落寞,風霜滿面, 望著前方茫然一片。一將功成萬骨枯,當年這樣子的老工人,不知凡幾,他們才是支撐著798的英雄吧!

縱觀798,藝廊真的很多,水準卻很參差。有很多都是開著門,遊人可以自由進去參觀,但是解說欠奉,讓人不知道那些藝術品想表達什麼。有規模,有解說的藝廊,還是佔少數。

不過有這樣的空間,對於藝術家的培養,也應是有利的。好像遲鵬的作品,還在試驗階段,構思雖有趣,但技巧和思想還有待加深,暫未能登大雅之堂。但有這樣的環境讓他擺展覽,對於他藝術生命的成長,應該有不少的幫助的。

北京798藝術區
中國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
(首都機場高速公路“大山子”出口)
http://www.798.net.cn/

(全篇完)



Counter Stats
free web counter
free web counter Counter

2007-08-30

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 李煜

別是一般滋味-—只有真正感受過的人,才能明白那種難以形容、五味雜陳的感覺。哭不是、笑不出、駡人也無補於事,只有默默的無奈與哀傷,心中的一個洞慢慢的擴大。

是的,是無言上西樓,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什麼可說?當所有的承諾都化爲虛空,當持續的信任變得可笑,當一切的遷就成爲多餘,要走的人還是要走,要變的心沒法、更無謂挽留。

走的人可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留下的人卻獨自承受這一切。

一株孤清的梧桐樹,在庭院深處留住了蕭殺的秋意,被它密密的從頂至踵籠罩著, 好gloomy。把心情寫得這樣活靈活現,難怪成爲千古傳頌的佳句。

再見仍是朋友,真的那麼容易嗎?當傷害你的人不覺得自己有錯,只是來知會一聲說她不幹了,以後各不相干,祝你好運。一起創造的東西到了一半,吊在半空不上不下,留下來的攤子要嗎丟棄、要嗎獨自收拾…剪不斷,理還亂,還真是貼切。

以後,是好是醜都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依賴,也沒有人可責怪,還沒有到達高處就已經不勝寒了。


Counter Stats
free counter
free counter Counter

2007-08-24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看完這套電影兩個多三個禮拜了,還是不能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只能承認,我不是那麼喜歡電影中 Edith Piaf 這個人。無論如何,不能否認的是,她的歌喉真得很棒,渾厚豐滿,稍偏低沉而略帶粗獷,和其的外號“麻雀”(Piaf)其實不大相襯。

Milord (我的老爺)

輕快中帶點戲謔的Milord,盡顯Piaf歌喉的厚度和深度。

La Vie En Rose (粉紅人生)

膾炙人口,被其他人翻唱無數次的金曲(我第一次接觸這首歌,就是陳百強的“粉紅色的一生”)。由Piaf來唱,整首歌被她溫厚的嗓子包裹著,很有説服力,令人相信生命是如此美好,真是粉紅色的。

Hymne à L'Amour (愛的讚歌)

一直覺得Piaf的嗓子很適合唱情歌,這首《愛的讚歌》泱泱大度,電影網站上的版本非常好聽。可惜的是我在Youtube中找到的唯一的這個版本中Piaf的聲音有點乾澀,錄音也不是太理想。

縱觀整部電影,從始至終,不論潦倒、成名還是衰落,Edith Piaf 都是帶著濃濃的不安感,一生追求愛和肯定,來填補心中那個因爲坎坷童年而造成的洞洞。她在跟Marcel戀愛時彷如得償所願的純真神情,竟然讓我想起終其一生都渴望真愛的梅艷芳。

Marion Cotillard的演繹真是沒話説,猶如給角色“附了身”一樣,老、中、青時期都演得入木三分。尤其是衰老時的神情、動作,真是讓人對於這位一代歌后的隕落感到可惜(她去世時才四十七嵗,但是因爲長期酗酒和注射嗎啡止疼,四十多嵗時已經好像個七、八十嵗的老太婆一樣衰殘)。

這是一部拍得很認真的電影,服裝、佈景、人物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雖然我感受上不是很喜歡,但還是很值得推!

電影網站

Counter Stats
free counter
free counter Counter

2007-08-20

小楓

老公的的一對朋友夫婦和女兒,從日返澳,我們昨晚吃飯聚舊。

記得第一次見到小楓的時候,她纔是個滿一周歲的娃兒,那時候已經是可愛得很。雖然是澳日混血兒,但是卻長得很日本(聽她媽媽說,在日本人眼中,她卻長得很西方)。這次見到她,已經是個五嵗的小女孩了。

她真是非常非常的可愛,眼睛明亮,説話的時候縂帶著天真無邪的笑容,常常嚷著要去魚缸那邊看螃蟹(其實是龍蝦)。沒有人陪她去的話,她就會自己去看,每一次去之前都會先告訴你,不會自己突然消失。喝湯的時候會像個大人般說,喔~好熱哦! 知道我也喜歡《交響情人夢》時,會問我你看的是電視劇還是動畫?字幕是英文嗎?真是不能小覷啊!

這次見面,最始料不及的是,她似乎很喜歡我。一向以來小孩緣很一般的我,真的有點受寵若驚。她一見到我,就自發的喚我作“姊姊”,對我這個雖然萬分不願,但在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的情況下,已經升級成爲阿姨的人來説 (同齡朋友都當了母親,還好意思叫人家的小孩喚你做姊姊嗎?) ,簡直是超級感動和心甜。自從她知道我懂一點日文,就不斷的用日文逗我説話,如果我告訴她我不明白,她有時候又會把説話翻成英文。她還要我帶她上厠所(對小孩來説,應該是相當親昵的要求吧?),又粘著我央求我到她家玩。她是真的央求,並不是“扭計”逼你就範,那種真摯的很需要你的神色真是讓人恨不得對她掏心掏肺啊!

前一天我在另外的朋友家聚會,會中的幾個小男孩,各有各的調皮難纏,最後幾個媽媽都帶孩子去了,聚會也落得四分五裂的下場。 相比起來,小楓太令人如沐春風了。我很感慨地對她爸說,在日本長大的小孩,比在澳洲大的乖巧的多了。她爸說,對,但他們長大後只會循規蹈矩,不會“縱向思想”(lateral thinking --超越既有規矩、框框的思想)。針無兩頭利,不過以帶小孩來説,還是像小楓這樣會更加 parent-friendly吧!

最後一提的是,我最後有帶小楓上厠所,她已經能夠獨立用一個厠格,上完後自己懂得洗手、在吹風機下乾手。不用提點,更加不用服侍,和與一個成年朋友一起去厠所的分別只是,要幫她推開厚重的厠所大門罷了。

Counter Stats
website counters
website counters Counter

2007-08-17

鐵路小黃花

近來一直想寫一篇令人愉悅的文章,但卻毫無頭緒。昨天路過我家附近的火車路, 路軌山坡上的小黃花開得漫山遍野,似是給將要來的春天來個事先張揚。在陰雨連連的嚴冬中難得一天天朗氣清,藍天白雲與黃花綠草,原來是這般天造地設。我回家之後,拿了相機,把這些讓人身心舒暢的景象拍下來了。


連綿伸展的黃花之路。


比起凋零的冬樹,小黃花真是帶來了不少生氣。


這一片黃花,會讓你聯想起北海道嗎?


有了小黃花的陪伴,訊號燈也不會寂寞吧?


花海滿路,可惜火車上的乘客未必會留意哦!



Counter Stats
free counter
free counter Counter

2007-08-12

發現王貽興

最近這邊的TVB衛星台在播映《最緊要正字》,那兩個女主持也還罷了,男主持就有點怪怪的,衣著新潮,整天“四萬”一般的笑容(咧齒而笑),表情又略嫌誇張,和這種談論正字、錯別字、正確讀音的“嚴肅”節目好像格格不入,難道只是外表帥就可以了嗎?最奇怪的就是他不時好像老師一般“考核”還和“教育”那兩個女主持何謂正確與不正確,難道香港經過這麼多年爭取男女平等,還來一招重男輕女,是男人就有權教育無知婦孺,來個大倒退嗎?

不過,我倒把那個男主持的名字記下了,他叫王貽興。

之前已經在網上報章雜誌上看過有他的名字的標題,不過從沒有點進去閲讀。某天又再次看到一篇關於他的訪問,心想姑且一看吧,起碼我現在知道他是誰。一看之下,乖乖不得了,所有疑團迎刃而解。原來他是個作家,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還是香 港 文 學 雙 年獎最年輕的得主,真是人不可以貌相。難怪相對來説,他有“資格”去教育那兩個女主持吧!

看過關於他的報導、訪問,對他毀譽參半,說他是才子者有之,也有譏諷他進入娛樂圈,摧毀了文學作家的身份的。

細看他的訪問,他成爲作家的經歷,也曲曲折折。根據他自己所說,他自幼家貧,中學時代已經要代同學作文掙錢,因爲有幾個“客仔”,所以練就了一人能寫幾種不同風格的本領。因爲沒錢跟同學出去玩,被人排擠。後來進入大學中文系,失望地發現那不過是中學的延續,一樣的背書拿高分,不會把人培訓成作家。於是他索性不上課,自己寫作,爲了生活也不斷替人補習、寫稿,做推銷員。畢業後,決定做全職作家,代價是和拍拖四年,希望有安定生活的女友分手,繼續教寫作班維持生活,稿費、版稅,少得可憐。

別人說他怎樣怎樣也只是別人說的,要看過他的作品才能見真章。八月份,他在水果日報副刊每星期寫三篇稿,拿來一看,竟然有一種柔柔的細膩感,彷彿是個孤獨男孩的獨白,男作家中,也算少見。作品夾在以陶傑爲首的副刊眾文中,也沒有給比了下去的感覺,此人,真的有點料到。

寫得出這樣文章的人,無論外表怎樣,現在在幕前有什麼表演, 心底裏的某個角落,對文藝、對他自己作家的身份,都還是會有一定的執著和堅持的。

當藝人,是他自己的個人選擇,他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聖人,也只有他,才能為他自己的人生負責。其他也是為報館寫稿的人,對他相煎何太急呢?自己也背不起的十字架,又有何資格加諸在別人的身上?

我身邊有一班朋友,平時對文化藝術都無甚興趣,現在竟然在談論《最緊要正字》,為生日卡上的錯字而互相取笑。香港的普羅大眾要走到文化綠洲的彼岸,是需要橋樑的。王貽興,也許能成爲那道橋樑的一部份。

拭目以待。

伸延閲讀:
王貽興的文字生活

Counter Stats
free web counter
free web counter Counter

2007-08-06

北京798藝術區 (三)

以下是一些富有共產色彩的作品:



這兩張無頭毛裝雕像,我想是刻劃並諷刺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在政治壓力下,穿同樣的衣服、喊同樣的口號、規律性的連拍手掌也一樣節奏,沒有個人獨立的思想和靈魂。


相當有名的“時態空間”(旅遊書上也有刊登這裏的照片,為整個798藝術區的代表),前身應該是工廠廠房,天花上的標語相信是那個時代的遺物。可惜我參觀的時候,並沒有特別的展覽,不過也可以想像當有展覽時,藝術品和天花的對比的效果會如何強烈。


這是在區裏一家四川飯館裏拍的,牆壁上的畫,相信是反映當時工廠裏工人的意識形態吧!?


本來不打算貼這張,因為拍的不大好(室內不給拍照,只能在外面拍進去),但是這個浮在空氣中的樓梯也真是太別緻了。大家看得出是用什麼做的嗎?那是用烤肉用的那種黑炭,中間弄個小孔,用魚絲綁著,從天花板上吊下來的。每一塊炭都要獨立吊著,眾多炭聚在一起才成為整個樓梯,那份工夫,真叫人驚嘆!


Counter Stats
free web counters
free web counters Counter

2007-08-01

悼皇后

這日子終于到了,經過多月的擾攘、爭議,香港政府在今天如期派出大批警察,在皇后碼頭清場,趕走一批為捍衛碼頭而留守、靜坐抗議甚至絕食的人士。

悲哀哦~皇后在香港人的心目中,又何止是一個碼頭那末簡單?拆天星、拆皇后,拆.....終有一天我們所見到的香港,會是一個只有高樓大廈, 面目模糊, 性格欠奉的亞洲城市。這就是政府眼中,香港的未來嗎?口口聲聲說要在保育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除了局長嘗試勸喻保育人士離開皇后,展開所謂“真誠”的對話以外,政府在保育方面實際上又做過甚麼呢?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贊成“本土行動”成員的立場和做法,但是不能不佩服他們的勇毅和堅持。在每天30多度的氣溫下,在碼頭“露宿”,甚至在碼頭頂露營,正是“好天曬、落雨淋”。現在會有多少人會為理想、理念而這樣付出?很慶幸香港還有這樣的人,否則,實在太可悲了。




Counter Stats
counters
counters Counter

2007-07-28

《交響情人夢》餘震之三:古典音樂

《交響情人夢》讓我重新喜歡上古典音樂。


雖然去年參加了“心靈小憩”後,埋在心底裏的古典音樂種子已經蠢蠢欲動,但是《交響情人夢》真是重重 的踢了我一腳 (give me a good kick)。


已經有很多人說過,《交響情人夢》把古典音樂的嚴肅高深形象完全改變,這是非常真實的。而形象也真是很影響一個人對某一件東西的接受程度。這許多年來,當我想起古典音樂,腦海中就不期然浮起從前“嚴格”訓練我的鋼琴老師,不苟言笑的音樂老師和常常“逼迫”我聼古典音樂的老爸。對我來說古典音樂就等於苦練、責駡、内疚、規條和被逼,和快樂沾不上任何關係。雖然我知道古典音樂有不少好東西,但是我長大以後反而很少碰。

看過《交響情人夢》之後,我又重拾了對古典音樂的興趣。也許也是人大了,想要一些有深層意義的東西,對流行曲失去了興趣,爵士也不能完全滿足我。《交響情人夢》除了讓人覺得古典音樂實很快樂之外,還點出了無論是彈奏或者是欣賞音樂,都需要明白樂曲的背景,作曲家作曲的目的和要表達的東西。我是比較像野田妹那類人,對於樂譜上諸多限制感到不耐煩。 為什麼這裏要ff (很大聲)而那裏要p(小聲)?爲何不能自由發揮?學樂理時要學作曲, 為什麼作曲也是規矩多多, 不能隨心所欲? 如果那時候有學到樂曲和作曲家的的背景, 也許我會比較願意去守規矩。也許大人認爲小孩子不懂這麼複雜的東西,不用告訴他們這麼多,光把琴彈好就夠了。那時候我真的有想過為什麼作曲家把音樂寫得那麼麻煩,難道是用來刁難幾百年後像我們這樣的學生?


如果大家對《交響情人夢》出現過的古典音樂有興趣的話,可以考慮臺灣EMI出品的《交響情人夢的古典音樂世界》。一套五張CD加上解説連寄到澳洲的郵費,才大概30澳元,在這邊來説也算是很便宜。



我很佩服原作者二之宫知子得選曲,她選的不是連平時不聼古典音樂的人都會聼過的有名曲目,而是比較“二綫”的,但又好聽容易讓人喜歡的曲目。這跟劇集的主題很連貫,就是不老老實實守規矩、不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但又別有才華的人,是值得人家注意和發掘的。整套劇集的主題曲是貝多芬第七交響樂,第七不像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和第九(合唱)那麼有名,但是真是越聼越喜歡,是讓人開心的曲子呢!!



Counter Stats
hit counters
hit counters Counter

2007-07-22

《交響情人夢》餘震之二:玉木宏

在《交響情人夢》電視劇裏,我才第一次注意到玉木宏。

找他飾演千秋王子,真是不做第二人想,單穿白襯衣黑西褲就已經帥到不行,比漫畫版的更有型。難得的是英俊卻不娘娘腔(日本偶像常見的情況)。

以下這個廣告,玉木宏只是陪襯,製造一種驚鴻一瞥、曇花一現的效果,竟然有點像Johnny Depp (我想這是故意的吧)。




不過,凡事不要去得太盡,真是要他來扮演Johnny Depp的首本人物Captain Jack, 就撐不起了,不但顯得傻裏傻氣,還有點像女扮男裝呢!(還是太斯文秀氣了)


(提示:此片大部份都是訪問,不懂日語的看完頭40秒就可以考慮停止了)

比較起來,Mr Donut還比較適合他來演。Donut也有綠茶味道,真是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出。他還要穿綠色和服,在綠色背景喝茶吃donut,真夠kuso。


以下這個大概玉木迷都會喜歡吧?是他今年27嵗生日會兼攝影集發報會,當然還有訪問。他還要嘟長嘴唇作吹蠟燭狀給記者拍照長達十幾秒(原來明星的吹生日蛋糕蠟燭的照片是這樣拍回來的XD )。原來真人接受訪問時也頗爲“千秋”,聲音低沉帶點磁性,很好聽喔!就影片所見,他對記者態度合作親切,跟粉絲握手時也很認真誠懇,此乎人也不錯呢。


根據短片的題目、網友的詮譯,加上自己以本身有限日語的理解綜合得來,玉木應該是承認自己已經有女朋友,他也有養狗。當問到會不會結婚時,他(當然是)模稜兩可的帶過。還有人問他會不會喜歡野田妹般的女孩子,他應該是說這樣的女生要好好洗澡才行,然後就有人笑問他會不會跟她一起洗!XD


最後一個是在遊戲節目上跟猩猩比賽,玉木得身手很不錯耶。 我只是不能理解一個大男生,為什麼爬得那麼快,吃布丁卻吃的那麼慢!?XD 能夠訓練猩猩“主持”節目和跟人比賽,我也只能說,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出來呀!!

Counter Stats
web counters
web counters Counter

2007-07-20

《交響情人夢》餘震之一:千秋與野田

《交響情人夢》大收旺場,餘震當然強勁。有消息指劇集播完到現在已經七個月,但有關此劇的討論/部落格仍然雄踞日本富士台頭二十位之内,不可謂不厲害。

劇集受歡迎,廣告、商品,甚至粉絲做的短片、音樂,必定空群而出。我在Youtube上逛一逛,已經收穫不少。



野田妹的可愛形象,已經深入粉絲心,這個廣告也是以野田妹為基礎,不過就減掉了白痴那一部份,我覺得還比原本的野田妹可愛。那個橙公仔(橘子娃娃),肯定是參考了野田妹在S樂團音樂會扮演的蒙哥。

NEC找飾演千秋的玉木宏和飾演野田的上野樹理拍了一系列的電腦廣告,還蠻有趣



雖然好像是脫離了《交響情人夢》,但這一個還帶著一點點《交響》的影子,玉木宏扁嘴那模樣,比千秋誇張但是卻更可愛。而且在漫畫的第十五集,千秋真是有開車載野田和兩個朋友去玩呢


這個就用囘千秋與野田的角色形象了。


還有拍廣告的幕後花絮,可以看到他們怎樣拍上一段廣告的“蛋糕掉下來”的表情。

以下兩個廣告也都是NEC的,不過已經和《交響情人夢》無關,玉木宏的表演豐富了,還蠻搞笑的。充分表現出每天在世界每個角落都會發生的--男人喜歡在女人面前陶醉的表現自己,不知道女人其實已經悶到要死的情況。





啊~扯得太遠了。

有人寫了《交響情人夢》的電玩,連動畫也出版了。不過這個好像是電玩的動畫版,還滿惡搞kuso的。這個是第一集,還有二、三、四、五集,有興趣的可以到youtube裏繼續點看。




最後就以某粉絲剪輯的“玉木和樹理,愛到永遠”作結,看得出作者是花了不少心思,搜刮了很多照片,成功營造了相當浪漫的氣氛,不過配樂就真是不敢恭維勒!



Counter Stats
web counters
web counters Counter

2007-07-17

《交響情人夢》

近日,都沉醉在《交響情人夢》的美夢之中。

去年一知道這部日劇的存在後,以經急不急待地在youtube看完,後來又租VCD再看。之後嘛,自然是想看原著漫畫啦!上禮拜,這心願終于達成了,我在這邊的租書店找到咯!

《交響情人夢》關於什麼,已經有很多人介紹過,在這裏也不打算覆述了。我最喜歡的是它把古典音樂營造得很快樂、很讓人嚮往,一反其在一般人心目中嚴肅、沉悶的形象。當然千秋和野田的搭配也是一絕。亂七八糟、甚麼都隨性而為的野田,竟然有千秋這種完美主義天才為她做牛做馬,真是少女夢幻到不行。不過隨著故事的發展,我開始發覺這個奇怪組合也有其道理的。像他們兩人性格都這麼極端的人,也許都需要另一個性格相反的人來平衡。 天才是寂寞的,當千秋因音樂上的挫折感到沮喪的時候,只有野田能夠用另類的方法讓他走出陰霾。野田隨性不羈的音樂風格和極高的天份,也只有千秋能夠在欣賞之餘也有能力和動力去包容、引導她。

從漫畫第十集開始,千秋和野田雙雙留學法國,展開一段在電視劇裏沒有拍到的故事。

第十、十一集,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千秋參加的指揮比賽。一般在中產家庭長大的小孩,小時候大概都會在學校以外學過音樂,大部份都是學樂器。喜歡音樂的可能將來想成爲鋼琴家、小提琴家等等,但是從來沒有聼過有人說要成爲指揮家。在大部份人的眼中,指揮只是站在台前,揮動一支棒子,做做樣子的人,我們從來不清楚指揮的作用。

話説回來,千秋參加的指揮比賽得考題是這樣的:

預賽(1):
抽籤選出要指揮的序曲和交響曲,作排練和大致上的演奏,評判在排練過程,考核參加者對音樂的理解力、表現力、聽力和才能。

預賽(2):
(a) 臨場看譜指揮,事前只有15分鐘準備,就像演奏樂器的視譜 (sight-reading)一樣,不過看樂曲總譜當然是比單一樂器複雜得多。。
(b) 找錯處:也是事前只有15分鐘看譜準備,就要上臺指揮,樂團的樂譜有八個地方是和指揮的總譜不同的,參賽者要凴耳朵、眼睛在演奏時找出錯處。

預賽(3):
抽籤決定兩首曲子,是組曲、舞曲之類,每人表演60分鐘。曲目有可能和其他參賽者雷同。


決賽:以音樂會形式進行,每人表演三首曲子:
(a)大會指定曲目(每個參賽者都一樣)
(b)協奏曲 (抽籤決定)
(c)從自己預賽三的曲目中選一首

真是非常複雜而且困難的考驗,尤其是預賽(2)的考題,簡直要命!(對我這個討厭 視譜的人來説)XD

《交響情人夢》真是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讓我明白到指揮帶領樂團的重要性。一個單一樂器演奏者,在獨奏的時候,是自己可以決定演奏的方式和表達的方法。但是一個管弦樂團幾十人,那末多種樂器,就靠指揮一人協調,去表達他/她心目中的曲子。聽力(聼得出不同樂器,甚至每個演奏者奏得怎樣的能力)、表達力(能夠向樂團表達要求,又能向觀衆表達樂曲的能力)固然不能少,人際能力和領導才能也很重要。説到底,管弦樂團也是由人組成,“人性大于音樂”是《交響情人夢》重覆出現的“金句”。千秋也曾經因爲對樂團要求太過完美而且不客氣,令團員產生怨氣,對整體表現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還會繼續看下去,看看千秋能否把一個垂死的樂團起死回生。

伸延閲讀:蕩氣迴腸的交響情人夢
更深奧的伸延閲讀 (我自己也不是完全看懂):
漫畫(日劇)《交響情人夢》裡的法國觀點

後記:聽聞八月份香港無綫會播《交響情人夢》電視劇,有興趣的密切留意啦!(我還以爲無綫不會買這種題材的電視劇,真是大跌眼鏡!)

Counter Stats
counters
counters Counter

2007-07-14

北京798藝術區 (二)

大陸的現代藝術,題材和線條都比較硬朗,嘲諷的意味很強。

題目:“暗殺”
一個政要人物被媒體簇擁著,當中有一個人用手槍對著他。比起眾多指著同一方向的相機、攝影機、麥高風,那把手槍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媒體在現代,不也是能殺人于無形?相機、攝影機、麥高風等器材,不也可以是殺人的兇器嗎?

題目:“生產”
一個痛苦得扭曲著面容、正在生產的孕婦,赤裸著身子躺在手術臺上。 除了主診醫生外,還有一大堆沒有關係,但是又穿著醫生制服的人在圍觀。自從傳媒作風傾向揭人私隱,大眾變得喜歡看人家的醜態後,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像那個孕婦一樣,自己最私密之處也被人圍觀,甚至不知道看著你的是誰,毫無尊嚴。


看到這幅畫,腦海中不期然掠過一段殘舊的黑白影片,194X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自始,天安門就儼如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現在藝術家可以自由的把天安門放在藝術品中來表達訊息,代表天安門的“非神化”,我覺得很欣慰。

大陸的現代藝術,也被印在商品上。上格的本子上的三個人是張曉剛的《三位同志》,左下的時鐘上的蒙眼人和下圖最左的酒瓶上笑得眯起眼睛的人是岳敏君的icon。張曉剛和岳敏君的作品是紐約蘇富比拍賣場的常客,每幅作品成交價從幾百萬人民幣到過千萬不等。

這幅從下面拍很高的架,對焦有點困難。

這是我看到最風格最柔和的一幅,題目好像是“我沒有”,吳欣作品。調皮的小孩把蘋果藏在身後,然後告訴別人她沒有拿到蘋果。充滿少數民族的純樸風情。

下次會介紹富有共產色彩的作品。


Counter Stats
free web counters
free web counters Counter

2007-07-07

主播怒“斬”Paris Hilton

香港有綫電視新聞主播張宏艷的部落是我常去逛的地方,剛才在那裏看到一段很有趣的短片。就是美國MSNBC女主播Mika Brzezinski在早晨節目中,拒絕報導有錢女Paris Hilton出獄的新聞作頭條,還嘗試把稿件燒掉、撕爛,給人搶去打火機後,最後把稿件放進碎紙機裏。

張小姐覺得這可能是故意做出來的給觀衆看的,因爲新聞室裏找到打火機實在奇怪,而且碎紙機也竟然在拍攝範圍之内。不論是真是假,有人擺擺姿勢杯葛這件事也實在夠讓人心涼的!;)



Counter Stats
free counter
free counter Counter

2007-07-06

蘑菇與火車

兩星期前的星期天,老公心血來潮,突然想到郊外走走,提議到Mt Dandenong步行一段路,然後回程坐火車。我沒有異議,畢竟都很久沒去了。

中午崇拜完了便匆匆離去,買好了午餐便開車上山。天色陰沉,有點想下雨的樣子。山上的溫度比市區要低好幾度(我估計約6-8度吧),我早有準備,穿夠了衣服,不過忘了帶毛線帽子蓋著耳朵,耳朵凍得發疼。

在開始步行前,我看到一家cafe放在門外的餐牌上寫著“Gourmet Pu"。 不是吧!? Pu 也可以 Gourmet? (Pu 跟 poo 同音,難道gourmet 了就會有人想吃? 太諷刺了 ) 我不可置信的瞪了好久,才看得出它寫的是“Gourmet Pie"。那個i 和 e 連著,e 又寫得不大像e ,後悔沒有把它拍下來。

後來還真是下雨了,幸好只是毛毛雨粉,撐著傘走山路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Mt Dandenong比較潮濕,路上都看見不少野菇,最漂亮卻要數一下這種:



起初看見的時候,像是地上的一個小紅點。


原來是一個小蘑菇。


小蘑菇長大後,顏色沒有那麼鮮豔,形狀也沒有那麼漂亮。


還是這個中型的大小最適中。

據說,這種蘑菇只生長在松樹下,因為它們需要酸性的土壤,但澳洲的土壤一般都是鹼性的。從歐洲移植到澳洲去的松樹,就能把它周圍的土壤都變成酸性,所以就能生出這種蘑菇了。

這種蘑菇,紅底白點,樣子高雅,我在像在童話故事裏看到的皇帝的紅底白點外袍,是否從這種蘑菇得到靈感而設計呢? Walt Disney小鹿斑比的圖畫故事裏,也有紅底白點的蘑菇阿~難道也是以這種蘑菇為藍本?



回程時,就是坐這輛蒸汽火車,因為路軌溼滑,所以開得很慢。


有人提議黑白火車照好看,就把彩色照片轉成黑白了,效果果然不錯。



Counter Stats
website counters
website counters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