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n Runs Through Bangkok Market - Watch more free videos
Counter Stats
hit counter Counter
至於 Pavarotti,他1990年的版本也很震撼,尤其是歌曲快要完結時的高音。可惜英雄遲暮,近年已大不如前。2006年的版本可以聽得出他有點力不從心,歌曲也唱得有種“膠著”的感覺。畢竟已經隔了16年, 令人替他感到難過!
1990年羅馬3 Tenors 表演
2006年 都靈冬季奧運會
伸延閲讀: [好歌共賞] 必也正名乎
Counter Stats
hit counters Counter
雖然去年參加了“心靈小憩”後,埋在心底裏的古典音樂種子已經蠢蠢欲動,但是《交響情人夢》真是重重 的踢了我一腳 (give me a good kick)。
已經有很多人說過,《交響情人夢》把古典音樂的嚴肅高深形象完全改變,這是非常真實的。而形象也真是很影響一個人對某一件東西的接受程度。這許多年來,當我想起古典音樂,腦海中就不期然浮起從前“嚴格”訓練我的鋼琴老師,不苟言笑的音樂老師和常常“逼迫”我聼古典音樂的老爸。對我來說古典音樂就等於苦練、責駡、内疚、規條和被逼,和快樂沾不上任何關係。雖然我知道古典音樂有不少好東西,但是我長大以後反而很少碰。
看過《交響情人夢》之後,我又重拾了對古典音樂的興趣。也許也是人大了,想要一些有深層意義的東西,對流行曲失去了興趣,爵士也不能完全滿足我。《交響情人夢》除了讓人覺得古典音樂實很快樂之外,還點出了無論是彈奏或者是欣賞音樂,都需要明白樂曲的背景,作曲家作曲的目的和要表達的東西。我是比較像野田妹那類人,對於樂譜上諸多限制感到不耐煩。 為什麼這裏要ff (很大聲)而那裏要p(小聲)?爲何不能自由發揮?學樂理時要學作曲, 為什麼作曲也是規矩多多, 不能隨心所欲? 如果那時候有學到樂曲和作曲家的的背景, 也許我會比較願意去守規矩。也許大人認爲小孩子不懂這麼複雜的東西,不用告訴他們這麼多,光把琴彈好就夠了。那時候我真的有想過為什麼作曲家把音樂寫得那麼麻煩,難道是用來刁難幾百年後像我們這樣的學生?
如果大家對《交響情人夢》出現過的古典音樂有興趣的話,可以考慮臺灣EMI出品的《交響情人夢的古典音樂世界》。一套五張CD加上解説連寄到澳洲的郵費,才大概30澳元,在這邊來説也算是很便宜。
我很佩服原作者二之宫知子得選曲,她選的不是連平時不聼古典音樂的人都會聼過的有名曲目,而是比較“二綫”的,但又好聽容易讓人喜歡的曲目。這跟劇集的主題很連貫,就是不老老實實守規矩、不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但又別有才華的人,是值得人家注意和發掘的。整套劇集的主題曲是貝多芬第七交響樂,第七不像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和第九(合唱)那麼有名,但是真是越聼越喜歡,是讓人開心的曲子呢!!
在《交響情人夢》電視劇裏,我才第一次注意到玉木宏。
找他飾演千秋王子,真是不做第二人想,單穿白襯衣黑西褲就已經帥到不行,比漫畫版的更有型。難得的是英俊卻不娘娘腔(日本偶像常見的情況)。
以下這個廣告,玉木宏只是陪襯,製造一種驚鴻一瞥、曇花一現的效果,竟然有點像Johnny Depp (我想這是故意的吧)。
據說,這種蘑菇只生長在松樹下,因為它們需要酸性的土壤,但澳洲的土壤一般都是鹼性的。從歐洲移植到澳洲去的松樹,就能把它周圍的土壤都變成酸性,所以就能生出這種蘑菇了。
這種蘑菇,紅底白點,樣子高雅,我在像在童話故事裏看到的皇帝的紅底白點外袍,是否從這種蘑菇得到靈感而設計呢? Walt Disney小鹿斑比的圖畫故事裏,也有紅底白點的蘑菇阿~難道也是以這種蘑菇為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