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2

《浪客劍心》的思想分析(一)



出乎意料地,再次迷上《浪客劍心》。

七、八年前,喜歡的是情節、人物和緊張多變的打鬥。現在喜歡上的,卻是内裏的哲理和思想。

我甚至懷疑原作者和月伸宏是一個基督徒,重生、贖罪、保護弱小、改變別人生命、捨身照顧病弱、甚至施比受更爲有福……是多麽基督教的主題啊!

影響一生的的決定

日本經過近三百年的德川幕府封建的鎖國統治下,終于被黑船事件撞開了國門,如何面對西方列強的威脅,日本本身的統治又應何去何從? 這揭開了之後十五年動蕩不安的幕末年代,當時的武士分開佐幕和維新兩大陣營不斷鬥爭,加上幕府積弱,民不聊生。劍心就是誕生在這個年代。

在很多日本的古裝電影中,我都看見人和人互相殘殺,殺人、有人被殺,好像是每天都會發生,甚至理所當然的事。殺人的可以是強盜、惡霸、武士、忍者、軍隊,甚至是,任何人, ,這是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

活在這樣的一個年代,想改變,理所當然。於是,因父母雙亡而成爲孤兒、後來又險被強盜殺害,因幾個萍水相逢的女孩捨命保護才能活命,後來幾經辛苦,學得飛天御劍流劍術的劍心本著流派救助弱小的宗旨,不理師傅的反對,一心下山想做些什麽去救助世人。

一如師傅比古清十郎所料,他加入了其中一個政治勢力--維新的陣營。那時維新志士爲了本身的理念,對佐幕陣營的武士進行暗殺,稱爲“天誅”—替天行道之意。 劍心因爲劍術被賞識,於是被分派了“天”的任務。當維新派領袖,桂小五郎問劍心他是否願意接受這份差事,劍心單純的回答爲了讓新時代來臨,讓百姓過好日子,他願意去殺人。(縱觀我所看過的日本電影,他們是的確有這個爲了維持和國家和平和大部份人的福祉,銖殺小部份有礙這個目標的人是有需要的這個觀念。)

桂小五郎的説法是,爲了讓新的時代來臨,所以要先破壞舊的東西。而實際上,歷史上的革命,流血亦似乎是必然的,這一切好像言之成理。但是,誰能肯定這樣殺人就一定能夠救助世人呢?還沒有救到人就先去殺人,不是很矛盾嗎?誰又有資格去決定哪些人該死,那些人可以存活呢?甚至,在這一堆救世理念中,那個纔是對的?有絕對的對或錯嗎?被犧牲的人和他們的家人,也是不過爲了另一種歷念而活,難道他們就沒資格得到幸福嗎?

少年單純的劍心,在還沒有足夠成熟度的情況下,下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決定。 他做這個決定時,根本不知道後果的嚴重,對自己影響的深遠,而桂小五郎卻非常清楚,這是一份可以讓人瘋掉的dirty job。

我們的一生,又有多少時間是爲了改變、補償少年無知時作的錯誤決定而活著呢?

兩個自己

於是少年的劍心,跟隨著一個一個指令、殺了近一百人。原本是一個熱血溫暖的人,要殺人時不知道心態如何?大概要讓自己的心冷酷地麻痹吧!?只能抓住改變世道的信念,不能當暗殺的對象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自己也曾承認,不能對暗殺的對像有任何認識,否則下手時就會有所猶豫。漸漸的,他就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激鬥中形成了另一個自己—出手冷靜狠辣,讓人聞風喪膽的殺手拔刀。然而殺人越多心底的歉疚就越重,覺得自己滿手鮮血,是個罪人。

所以這個男人在感情上絕對不會採取主動--對巴如是、對薰也如是—是因爲覺得自己不配。

那時有很多人都不覺得殺人有什麽不對,在武士的世界中,成王敗寇,理所當然。劍心卻一直覺得殺人不好,在維新成功後,實現了當初許下的諾言,不再殺人。他沒有留在維新政府擔當官職,反而成爲流浪人,仗劍江湖,誓用一把劍保護弱小來贖罪。不過就算他救助了多少人,心底的那份歉疚卻沒有稍減,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犯了重罪、是有缺陷的,價值比清白的人低的人。 這點可以從他和薰、左之助等人相處時只管付出,不問收穫的情形看出來。

雖然他放棄了殺人,也變囘小時候那個連仇人也埋葬的溫暖包容的人,但暗殺手拔刀,卻仍然藏在他心裏的一角。每次”正常”劍心不敵強勁的對手,拔刀斎就會給逼了出來。雖然出發點是爲了保護別人,但每次變回拔刀斎時都差點殺人,完全不受控制,連劍心自己也害怕。

怎麼辦呢?”正常”的劍心不夠強去保護身邊的人,但又不想變成拔刀齋去殺人。難道就一生就活在這種雙面人的痛苦的掙扎之中?因爲連自己也沒有把握,不想連累夥伴,於是又再次自絕于人,自己一個踏上對付志志雄的征途。

在漆黑的河邊,漫天螢火蟲光芒中裏劍心和薰的話別,是整個作品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

(待續)

Counter Stats
sydney charters
sydney charters Counter

1 則留言:

blog marketing 說...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