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2

沒落貴冑馬六甲(二)

我們接著參觀樓上,樓上有一個西式的飯廳,擺滿了貴重的水晶杯碟和銀器餐具,睡房裏又有維多利亞式大床和西式擺設。在前文中題過,娘惹的父系是華商,相當富有,在和外國的生意交易裏就能夠買到這些那時在亞洲不能輕易得到的物品。娘惹在當時,差不多是一個貴族階級。

最後是參觀廚房,廚房的玻璃柜擺放了兩套餐具,是中國式的。一套白的,是家裏有白事時用的,另一套有中式花紋(類似“萬壽無疆”那種),是喜慶時用的。有趣的是,雖然花紋是中式,但底色卻是馬拉式的鮮豔,例如鮮黃、艷粉紅等,讓人覺得中式得來又好像有點不同。更有趣的是,娘惹們平時吃飯,都不用餐具,而是用手的,這是馬拉人的吃飯方式。

除了餐具以外,連建築也能見到“中國樣式+馬拉顏色”的組合


據導覽員說,娘惹峇峇結婚,爲了門當戶對,對象也會選擇其他娘惹和峇峇,多數也會是同住在荷蘭街上的鄰居。婚禮按照中國傳統,坐花轎、接新娘全部做齊,但一衆人等在進行這些禮節時,一概說馬拉話。我們現在看起來覺得是很奇特,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已經是自成一國的娘惹文化中最自然不過的事。


娘惹婚嫁花轎,金碧輝煌。(攝于僑生餐館)

依照我的觀察,中馬文化在娘惹文化的交匯點就是,對外和正式的規矩和禮節就按中國式的,好像拜祖先、結婚禮節、女孩子要“三步不出閨門”的觀念等等;對内和生活上的細節,就按馬拉式的,好像語言、衣著、吃飯等, 明顯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結果。


饞嘴的我,當然不會錯過品嘗正宗娘惹菜的機會。在墨爾本經常吃到的馬來西亞菜,其實大部分都是娘惹菜,這正是一個確認比較兩者有何不同的好機會。這晚我們就在荷蘭街的“僑生餐館晚膳”,共點了四道菜:雞冷當、菠蘿蝦、炸豆腐和參巴炒空心菜。

僑生餐館裏的娘惹裝飾,可以看到那時的峇峇娘惹,是如何有錢的階級。


冷當(Rendang) 是一種乾身的咖哩 (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ndang) ,一般常吃到的是牛冷當,用雞肉做的還是第一次見到,味道卻不算特出。還是牛肉比較能“盛載”得起冷當的味道。


菠蘿蝦也是第一次吃到,用上馬來西亞盛產的菠蘿,加上各種香料烹煮而成。香料之一的亞參讓這道菜有一種獨特的酸味,菠蘿吸滿了蝦的味道,用醬汁伴飯也十分開胃,很讚的一道菜。

炸豆腐顧名思義,豆腐炸成金黃色後,淋上蔬菜和黑醬油做成的淋醬。味道不錯,不過未能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前面起順時針方向:參巴炒空心菜、雞冷當、炸豆腐、菠蘿蝦


參巴炒空心菜是我吃得最滿足的,自小已經喜歡吃炒空心菜,在墨爾本也已在多家餐館吃過這個作法,僑生的版本是我吃過最好吃的。 這道菜用的“參巴”是“參巴馬拉盞" (Sambal Belacan),是一種用辣椒和乾蝦羔炒成的辣醬, 非常惹味(http://en.wikipedia.org/wiki/Sambal)。這道菜要做得好,所用的“參巴馬拉盞"要炒得香兼味道要在辣椒和蝦羔之間取得平衡,炒空心菜的溫度火候也要抓捏得準確。抄到剛脫生就上碟的話菜就太爽不入味,炒得太久,是會入味,但是葉子會皺成一團,菜莖的顔色也會變得難看。僑生的版本放諸以上的原則,全部符合,可得滿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