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晚在Art Centre看了Opera Australia 全新製作 的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相比起上次的杜蘭朵,今次的製作顯然較小,,除了受劇本的限制外,卡士方面也沒有請"過江龍"助陣,都是本地澳洲的歌手,擔綱主角的都是較年輕的一輩。
先說佈景,西班牙式的廣場連房子,歪歪斜斜的充滿著高第(Gaudi)的建築風格,還有兩只會吐水的滴水嘴獸(gargoyle) ,相當慧黠,我很喜歡。顔色方面以黃爲主調,藍為副 調,也賞心悅目。
歌劇還沒有開始,就有一個司儀般的人上臺宣佈陣前易角,演主角Figaro的Jose Carbo 因病退出,由本來演配角的 Luke Gabbedy 代演。
歌劇的故事其實很簡單,貴族Almaviva 看上了美麗的少女Rosina,想和她結婚,但是 Rosina 的監護人 Dr Bartolo 也想娶 Rosina,便大力反對他們來往。於是 Almaviva 便和機智的理髮師 Figaro “合謀”把Rosina 從 Dr Bartolo 處搶過來, 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演 Figaro的 Luke Gabbedy 其實不錯,鬼馬生動, 也唱得有板有眼,及格有餘。演 Almaviva 的 Henry Choo 是馬來西亞華人,音色非常溫暖,很有演情聖的潛質。不過唱到比較炫技的 Ecco ridente in cielo,音和音之間的轉接不夠清楚,看來還有不少的進步空間。演女主角 Rosina 的 Emma Matthews 唱功已達國際水準, 唱Una voce poco fa 的高跳音揮灑自如,自信滿滿,是花腔級女高音。她的音色清澈,“震耳感”也恰到好處,是全晚表演最特出的一個。
樂團指揮是JP推薦並說很想親自看看的Richard Bonynge,Orchestra Victoria 表演維持一貫的穩定水準,作爲伴奏,也不能太特出。我倒聼不出在 Bonynge 的領導下,樂團的表現有很明顯的分別,反而是有幾次音樂蓋過歌聲。 今晚是首場,希望在以後的幾場,會有更好的配合。
總括來説,以澳洲標準來量度,水準算是還不錯的。(是我太挑了嗎?)
payday loans Counter
2007-04-16
2007-04-06
2007-04-04
TGV V150 New World Record 574.8 Km/h 03-04-2007
粉快的耶~尤其是在橋上拍的那一段,列車經過後攝影機也在晃動。看著飛快後退的景物,坐在列車上應該會有“勢如破竹”的感覺吧!?
2007-04-02
沒落貴冑馬六甲(二)
我們接著參觀樓上,樓上有一個西式的飯廳,擺滿了貴重的水晶杯碟和銀器餐具,睡房裏又有維多利亞式大床和西式擺設。在前文中題過,娘惹的父系是華商,相當富有,在和外國的生意交易裏就能夠買到這些那時在亞洲不能輕易得到的物品。娘惹在當時,差不多是一個貴族階級。
最後是參觀廚房,廚房的玻璃柜擺放了兩套餐具,是中國式的。一套白的,是家裏有白事時用的,另一套有中式花紋(類似“萬壽無疆”那種),是喜慶時用的。有趣的是,雖然花紋是中式,但底色卻是馬拉式的鮮豔,例如鮮黃、艷粉紅等,讓人覺得中式得來又好像有點不同。更有趣的是,娘惹們平時吃飯,都不用餐具,而是用手的,這是馬拉人的吃飯方式。
除了餐具以外,連建築也能見到“中國樣式+馬拉顏色”的組合
據導覽員說,娘惹峇峇結婚,爲了門當戶對,對象也會選擇其他娘惹和峇峇,多數也會是同住在荷蘭街上的鄰居。婚禮按照中國傳統,坐花轎、接新娘全部做齊,但一衆人等在進行這些禮節時,一概說馬拉話。我們現在看起來覺得是很奇特,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已經是自成一國的娘惹文化中最自然不過的事。
娘惹婚嫁花轎,金碧輝煌。(攝于僑生餐館)
依照我的觀察,中馬文化在娘惹文化的交匯點就是,對外和正式的規矩和禮節就按中國式的,好像拜祖先、結婚禮節、女孩子要“三步不出閨門”的觀念等等;對内和生活上的細節,就按馬拉式的,好像語言、衣著、吃飯等, 明顯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結果。
饞嘴的我,當然不會錯過品嘗正宗娘惹菜的機會。在墨爾本經常吃到的馬來西亞菜,其實大部分都是娘惹菜,這正是一個確認比較兩者有何不同的好機會。這晚我們就在荷蘭街的“僑生餐館晚膳”,共點了四道菜:雞冷當、菠蘿蝦、炸豆腐和參巴炒空心菜。
僑生餐館裏的娘惹裝飾,可以看到那時的峇峇娘惹,是如何有錢的階級。
冷當(Rendang) 是一種乾身的咖哩 (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ndang) ,一般常吃到的是牛冷當,用雞肉做的還是第一次見到,味道卻不算特出。還是牛肉比較能“盛載”得起冷當的味道。
菠蘿蝦也是第一次吃到,用上馬來西亞盛產的菠蘿,加上各種香料烹煮而成。香料之一的亞參讓這道菜有一種獨特的酸味,菠蘿吸滿了蝦的味道,用醬汁伴飯也十分開胃,很讚的一道菜。
炸豆腐顧名思義,豆腐炸成金黃色後,淋上蔬菜和黑醬油做成的淋醬。味道不錯,不過未能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前面起順時針方向:參巴炒空心菜、雞冷當、炸豆腐、菠蘿蝦。
2007-04-01
一個喪禮
今天出席了一個喪禮,是教會姊妹的媽媽過世了。昨天才收到通知,聽到消息的時候也覺得很突然。雖然知道她媽媽患有癌症,但印象中她接受治療後情況穩定,想不到一下子就去了。
看喪禮的場刊才知道原來伯母今年63嵗,比我父母還要年輕幾年(但我父母看上去更年輕),看她的外貌我以爲已經七十多了,看來以前在大陸挨過不少苦。
整個喪禮最令人心酸的部分就是瞻仰遺容,出席的親友魚貫地在棺木前走過,默默的向遺體告別。我看到伯父緊緊握著伯母的手,悲働之情,溢於言表。和自己共度半生的枕邊人很快就不能再見,這是最後一次握到她的手,真是情何以堪!?
喪禮完結時由三姊妹中的大姊致鳴謝詞,她一邊說一邊忍不住哭,很後悔自己出外公幹,沒能在母親臨終前回來見她最後一面,我看到這裏也忍不住流淚。以心比心,這種事情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包括我自己在内。那時我又會如何面對?實在難以想象!
喪禮後,心情要過了一段時間才能平復,我感到悲傷的不是因爲伯母的離去,畢竟我和她只有數面之緣, 而是我看到她家人、我朋友的悲傷難過,真是好想上去擁抱她們。父母離世,原來已經不再是遙遠的事,可以在任何時間發生。 很慶幸自己父母的身體還蠻好的,不過這件事是可以延遲,卻不能阻止。到那時,也許只能靠神的力量去面對吧!
看喪禮的場刊才知道原來伯母今年63嵗,比我父母還要年輕幾年(但我父母看上去更年輕),看她的外貌我以爲已經七十多了,看來以前在大陸挨過不少苦。
整個喪禮最令人心酸的部分就是瞻仰遺容,出席的親友魚貫地在棺木前走過,默默的向遺體告別。我看到伯父緊緊握著伯母的手,悲働之情,溢於言表。和自己共度半生的枕邊人很快就不能再見,這是最後一次握到她的手,真是情何以堪!?
喪禮完結時由三姊妹中的大姊致鳴謝詞,她一邊說一邊忍不住哭,很後悔自己出外公幹,沒能在母親臨終前回來見她最後一面,我看到這裏也忍不住流淚。以心比心,這種事情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包括我自己在内。那時我又會如何面對?實在難以想象!
喪禮後,心情要過了一段時間才能平復,我感到悲傷的不是因爲伯母的離去,畢竟我和她只有數面之緣, 而是我看到她家人、我朋友的悲傷難過,真是好想上去擁抱她們。父母離世,原來已經不再是遙遠的事,可以在任何時間發生。 很慶幸自己父母的身體還蠻好的,不過這件事是可以延遲,卻不能阻止。到那時,也許只能靠神的力量去面對吧!
訂閱:
文章 (Atom)